最新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5)》揭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境内交易所上市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数量已达1033只,总规模高达3.7万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底相比,ETF数量增长16%,总规模更是大幅增长81%,其中股票ETF规模达到2.8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充分展示了中国ETF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2004年底,中国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指数化投资时代的正式开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指数化投资已成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中国指数化投资市场迎来重大突破,全年境内ETF市场资金净流入创历史新高,被动指数基金持有的A股市值首次超越主动基金,预示着指数化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去年ETF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强力推动和投资需求的显著提升。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新“国九条”、“科八条”等政策的出台,以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ETF快速审批机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ETF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流动性保障。
与此同时,中国境内ETF产品类型日益多元化,能够更精确地匹配投资者的需求。市场整体活跃度屡创新高,主力机构增持与中长期资金入市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A股市场预期转向与价值重估,进而吸引全球资金大幅流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ETF市场的快速扩张。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包含ETF在内的被动指数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到3.16万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2.89万亿元的总市值。这一数据有力地印证了被动投资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接受和认可。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指数化投资的加速发展显著丰富了他们的投资选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认为,像ETF这类产品,信息透明度高、组合分散性良好、能够在二级市场灵活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相对较低且更为省心省力的投资工具。对资本市场而言,指数化投资的发展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随着指数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编制方法的不断革新,将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公司得以纳入指数。伴随指数投资的发展,更多资金将会更精准地流向这些优质公司,从而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月17日,宽基ETF迎来新一轮扩容,首批13只科创综指ETF开启发行。宽基指数是指其成份股的选样空间较“宽”,不限于特定行业或投资主题,具有较强市场代表性的一类指数。
以科创综指为例,这一指数对科创板市值覆盖度接近97%,可以充分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的整体表现。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地参与科创板投资的机会,也进一步丰富了ETF市场的产品线。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境内ETF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便利。去年4月份,新“国九条”提出,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同年6月份,“科八条”提出,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丰富科创板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优化科创板宽基指数产品常态化注册机制。
中国证监会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积极发展股票ETF、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等12项具体举措。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该方案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的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将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和高质量供给,不断优化ETF配套机制,和市场各方同题共答、增强合力,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提升中长期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
对于公募机构自身而言,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认为,首先,需要挑选优质指数进行追踪,同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结合自身的投研实力,推出既具流动性又能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其次,努力提升ETF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力求最小化跟踪误差。再次,积极开展投教服务。基金公司不仅要帮助投资者深入了解指数产品,还要让他们清楚指数投资在自身资产组合里的作用以及相关风险点,以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TerraLunaClassic(LUNC)自其灾难性崩盘后...
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快速捕捉价格飙升的币种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潜在利润丰...
在房产领域,有效利用相关工具对于提升管理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
盲点镜作为驾驶辅助工具,其正确安装和调整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详...
最近,SBI首席执行官YoshitakaKitao宣布,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