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清崎,这位凭借《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丛书收割无数焦虑中产的理财大师,曾经是“股灾论”的忠实拥趸。他像是站在悬崖边挥舞手臂的先知,不断预言“史上最大股灾”即将到来,并兜售着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的“避险三件套”。如今,市场并未如他所愿地崩盘,这位“先知”的口风似乎也悄然转变。他不再直接叫嚣“末日”,而是借用前国会议员 Ron Paul 的话,开始鼓吹“反央行”的叙事,这不禁让人好奇,清崎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是真心拥抱去中心化,还是又一次精心策划的“财富收割”?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清崎此次将矛头直指中央银行,这并非新鲜事,而是他长期以来“反建制”立场的延续。他借 Ron Paul 之口,将央行利率设定定义为“价格控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并将其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挂钩。这种指控不可谓不严厉,几乎是将央行置于“窃取财富、摧毁自由”的罪恶地位。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是否过于武断?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归咎于单一的“阴谋”,是否过于简化问题?我们需要警惕这种煽动性的言论,它或许能抓住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但却未必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清崎进一步抛出了“假钞体系”的论断,声称这种体系会腐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货币、统计到人际关系,无一幸免。这种说法,与其说是经济分析,不如说更接近于一种阴谋论。诚然,现代货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通货膨胀、贫富差距等等。但是,将这些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假钞”,并以此来否定整个体系,未免过于片面。这种论断迎合了部分人对现有体制的不信任感,但却缺乏严谨的论证和客观的分析。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货币体系的弊端,而不是被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所裹挟。
清崎对比特币的偏爱由来已久,这次他更是直言“更信任比特币胜过黄金和白银”。他强调比特币的“供给固定”特性,总量上限为2100万枚,这被他视为比特币相较于黄金、白银的最大优势。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拥有实际的工业和消费需求支撑,而比特币的价值更多来自于市场共识和投机炒作。一旦市场情绪发生逆转,比特币的“数字稀缺性”是否还能支撑其高昂的价格?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比特币的稀缺性确实是其重要的卖点之一,但这种稀缺性并非绝对。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数字货币,同样具有稀缺性,从而稀释比特币的价值。另一方面,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也存在风险,例如量子计算的发展可能会威胁到比特币的安全性。因此,将比特币视为绝对安全的“避险资产”,可能过于乐观。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比特币也不例外。
清崎最后给出了他的“自救指南”:不要当输家,反击左派学术社会主义者,捍卫自由,不再为虚假的金钱体系工作或储蓄,而是建立自己的去中心化标准,使用黄金、白银和比特币。这番话听起来慷慨激昂,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仔细分析,这更像是一种将个人命运与资产价格捆绑的豪赌。他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化为个人选择问题,鼓励人们通过购买特定资产来对抗“邪恶势力”。这种做法,或许能让一部分人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自由,并非仅仅拥有某种资产,而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改变现实的能力。清崎的“自救指南”,或许只是一场精心包装的个人营销。
TerraLunaClassic(LUNC)自其灾难性崩盘后...
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快速捕捉价格飙升的币种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潜在利润丰...
在房产领域,有效利用相关工具对于提升管理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
盲点镜作为驾驶辅助工具,其正确安装和调整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详...
最近,SBI首席执行官YoshitakaKitao宣布,日本...